受渭河、黄河北干流来水共同影响,黄河已于10月12日23时形成2025年第1号洪水,此次洪水呈现出形成时间特殊、洪峰流量较大等特点,相关部门已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并采取多项防御措施。以下是详细情况: 洪水形成背景与特点形成原因:今年华北雨季持续时间异常偏长,从8月、9月一直延续至10月,导致渭河、黄河北干流区域连续降雨,土壤含水量饱和,产流速度加快,进而使河流水量快速增加。同时,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大气持水量增加,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概率上升,再加上今年青藏高原积雪偏少以及太平洋海温异常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共同催生了此次洪水。特殊之处:黄河主汛期通常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往年10月已进入枯水期,而此次洪水是潼关水文站自1964年以来该量级洪水出现时间最晚的一次,打破了黄河传统的汛情规律。流量变化:10月12日23时,黄河潼关水文站出现501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且未来水势仍将继续上涨,预计15日前后将出现约6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 应急响应与防御措施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水利部于10月12日20时针对山西、河南、陕西三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先后派出3个工作组分赴黄河中下游协助指导防汛工作。此外,黄委于10月11日18时针对山西、陕西两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0月12日16时针对河南省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并派出工作组。各省份也积极响应,如山西省水利厅10月11日8时针对汾河流域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陕西省水利厅10月12日9时针对渭河流域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16时将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具体防御举措:黄委水文部门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预警,提前发布相关汛情通报。同时,精细调度小浪底、故县、陆浑、河口村等干支流水库群拦洪削峰,根据上游来水和水库蓄水情况,于10月12日8时调度三门峡水利枢纽按4500立方米每秒流量下泄,12日12时起按5500立方米每秒下泄,12日19时起按6500立方米每秒下泄直至敞泄。此外,要求相关部门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突出做好干支流水库科学调度和工程防守,全力做好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中小水库、城市内涝等防范应对工作。 影响范围此次洪水主要影响黄河中下游地区,涉及山西、河南、陕西三省的黄河沿岸区域,包括黄河干流及支流沿岸的城镇村落、农田堤坝等。这些区域面临着洪水淹没、堤坝溃决等风险,可能对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农业生产以及基础设施造成威胁。目前,黄河流域仍处于汛期,相关部门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和洪水演进情况,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会商研判,科学精准调度水工程,督促指导地方落实落细各项防御措施,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