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WRC)上,机器人产业呈现出从技术蓝图迈向现实生活的显著趋势,头部品牌纷纷展示了其产品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和商业化落地的成果。以下是相关情况介绍:技术与应用融合加深 具身智能发展显著:多模态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的结合,让机器人在感知、理解和执行上的稳定性显著提升。例如,优必选、银河通用、傅利叶、智元等企业的人形机器人,不再仅仅展示双足行走、挥手等基础动作,而是在接近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演示搬运、拣选、协同操作等任务。 传统工业机器人转型:节卡、埃夫特、遨博等原本主打协作机械臂的公司,集中展示了移动操作平台、快速换型模组、可复用任务包等更贴近柔性制造需求的产品线,主动向场景融合靠拢,向“系统集成提供商”角色转型。商业化进程加速 硬件成本下降:国产零部件渗透率提升,使更多机器人产品具备了SKU化和批量部署的可能。在2025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许多厂商主动标出了整机价格与配置细节,部分轻量平台甚至进入10万元以内。 产品具备交付能力:深圳优必选全新发布的Walker S2机器人,身高1.76米,拥有52个自由度和工业级灵巧手,具备自主换电能力,可实现7天24小时不间断作业,通过群脑网络2.0的整体调度与任务分配管理,可与其他机器人协同完成从物料入库搬运到智能分拣的全流程作业,展示了其在工业场景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交付潜力。场景应用拓展 生活场景:机器人从概念走向实用,如宇树科技的消费级机器人Go2,可在生活中承担一定的服务任务。 医疗场景:机器人从手术辅助向全周期服务延伸,如长木谷医疗科技的ROPA骨科智能手术机器人,能为医疗领域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公共服务场景:机器人向城市治理延伸,如申昊科技的四足机器狗,可用于应急巡逻等公共服务任务,提升城市治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