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于8月27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这一盛会以“人工智能标准化创新合作 赋能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吸引了东盟各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参与,成为深化区域标准化合作的重要里程碑。以下是论坛的核心信息与成果: 一、论坛背景与定位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系列高层论坛之一,本届论坛延续了前四届的成功经验,首次更名为“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标志着合作范围从中国—东盟双边向更广泛的区域开放。论坛由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联合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科大讯飞等机构共同协办,旨在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的标准互认与产业协同。 二、核心议程与创新亮点1. 聚焦人工智能标准化 论坛围绕人工智能国际标准、产业应用等维度展开深入探讨,首次设立“标准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对接会”,搭建广西企业与国内头部企业、全国标委会的沟通平台,助力构建“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跨境产业生态。例如,广西企业通过对接会与科大讯飞等企业达成技术标准共研意向,推动AI技术在东盟农业、制造业中的落地应用。2. 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首次同步举办三场分论坛,分别聚焦汽车标准化、计量技术和合格评定领域。其中,汽车标准化分论坛发布《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计划通过联合培养、技术交流等方式提升区域汽车产业标准化水平;计量技术分论坛推动建立“一带一路”国家计量测试研究中心(广西)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机制,助力跨境贸易中的计量数据互认。3. 国际组织与东盟国家深度参与 来自东盟秘书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等国际机构,以及柬埔寨、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的110余名外宾出席,涵盖标准化、人工智能、农业等多个领域。柬埔寨邮电通讯部国务秘书宋波提武在致辞中表示,愿与中方共建AI标准互认体系,推动数字经济合作。 三、突破性合作成果1. 政策与机制创新 成立东盟国家标准化合作交流中心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等国内外专家组成,为区域标准化合作提供智力支持。 启动中国—柬埔寨AI标准化合作工作组:依托中柬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联合研制语料库、行业大模型等关键标准,推动两国在智慧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的标准兼容。 发布《标准支撑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南宁倡议》:提出共建AI标准互认体系、联合培养人才等六大行动,得到东盟各国广泛响应。2. 产业与技术合作 签署多项双边协议: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与缅甸标准与质量局签署《AI+检验检测合作协议》,广西计量院与老挝国家计量院达成“双碳”计量技术合作意向,推动跨境检验检测数据互认。 成立多个产业联盟:启动中国—东盟AI+农业、制造标准化合作联盟,计划在东盟国家建设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转化应用中国标准30余项,预计带动作物产量提升15%以上。3. 人才与能力建设 发布《中国—东盟汽车标准化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计划3年内培养500名复合型标准化人才;启动“东盟标准化青年领袖计划”,通过互派专家、联合科研等方式提升区域标准化能力。 四、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标准化合作从传统领域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全面拓展。广西作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通过“标准联通”推动区域产业链深度融合,例如中老铁路标准共研模式已推广至东盟其他国家,带动跨境物流成本降低30%。未来,论坛将继续以人工智能、绿色低碳等领域为重点,深化标准、计量、认证认可等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助力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结语 2025年面向东盟的标准化合作论坛以人工智能为切入点,不仅达成了18项实质性合作成果,更开创了“政策沟通—技术协同—产业落地”的全链条合作模式。这一平台的持续发展,将为中国与东盟在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合作提供新范式,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向更高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