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大会以“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为主题,展现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强大的创新硬核力量,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技术突破:我国正加快高端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工艺软件创新,机器人大模型、智能协同控制、人机交互、多模态感知等核心技术不断突破。2024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2/3。例如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了具身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全自主导航系统等创新技术,为具身智能规模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产品性能提升:国产人形机器人通过优化AI控制算法,可实现毫秒级动作响应,稳定性、灵活性、连贯性持续提升,运动能力显著增强。如宇树科技G1格斗款人形机器人拥有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能在外部冲击下实时调动各个关节电机,站得更稳、起身更快。因时科技高自由度仿人五指灵巧手首次亮相,傲意科技智能仿生手可以做到27种手势1秒响应,展现出我国在机器人灵巧手等核心零部件方面的进步。产业规模扩大: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生产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5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在摩根士丹利今年初公布的人形机器人“Humanoid 100”榜单中,中国有35家,被公认处于世界“第一梯队”。市场份额领先:中国厂商在多个机器人细分领域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在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2024年中国厂商以84.7%的份额领跑全球,擎朗智能、普渡机器人等企业出货量居前列。在四足机器人赛道,宇树科技、云深处等中国厂商在性能表现、出货规模及开放性等方面实现突破,逐步重塑全球市场领导格局。应用场景拓展: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覆盖国民经济71个行业大类、236个行业中类。机器人在科研场景、服务场景等领域也广泛应用,如源络科技研发的具身智能机器人Monte 02可模拟科研人员完成取样等操作,云迹科技UP机器人可在酒店承担送餐、清洁、巡逻等多种角色。优必选今年计划交付500台工业人形机器人投入智能制造产业,京东也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加速计划”,推动智能机器人走进超百万个终端场景。产业生态完善:北京经开区集聚了机器人生态企业300余家,基本形成从核心零部件、整机到应用场景的具身智能产业链体系。自2019年起,北京连续出台两轮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应用示范高地和高端产业的集聚区。目前,北京市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3,今年上半年产业营收增长近40%,机器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