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载夫妻风雨同行 竹编巧手绘传承新篇从晨光微熹到暮色四合,在弥漫着竹篾清香的工作室里,一对夫妻的身影已相伴十三载。他们以竹为媒,以匠心为笔,在经纬交错间编织岁月温情,更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为古老竹编技艺勾勒出传承新篇。十三年前,他们因对竹编的共同热爱结缘。起初的工作室不过是一间简陋民房,竹料要自己上山挑选、劈削,编织工具也多是手工打磨。每当夜幕降临,两人便围坐在灯下,一人整理竹篾,一人构思纹样,指尖的刺痕、掌心的老茧,都是时光刻下的印记。有年冬天,为赶制一批非遗主题竹编作品,他们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四小时,丈夫负责把控竹篾的柔韧度,妻子则专注于精细纹样的勾勒,寒风吹透窗户,却吹不散两人眼中的执着——那是对技艺的敬畏,更是对彼此的信赖。风雨同行的日子里,他们不仅是生活伴侣,更是技艺上的“最佳搭档”。丈夫精通传统竹编的基础技法,从“一挑一压”的平编,到“万字不断头”的复杂纹样,每一步都严苛至极;妻子则擅长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她观察生活中的花鸟、建筑,把城市天际线、民俗故事化作竹编上的灵动图案。曾经,他们为了突破竹编色彩单一的局限,反复试验天然染料,从艾草、栀子中提取色素,经过上百次调试,终于让竹编作品有了清雅的绿、温润的黄,既保留了竹的本真,又增添了现代美感。如今,他们的工作室早已褪去简陋,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竹编传承基地。但夫妻俩始终记得,技艺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他们免费开设竹编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编织技巧,不少留守妇女通过学习竹编实现了居家就业;他们还走进校园,带着竹料和工具给孩子们上手工课,让孩子们在触摸竹篾、编织小物件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去年,他们与文旅部门合作,推出“竹编+研学”项目,游客不仅能参观竹编制作过程,还能亲手体验编织,古老的竹编技艺正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十三载光阴,竹篾在他们手中流转,编织出的不仅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更是夫妻间相濡以沫的深情,是传统技艺生生不息的希望。未来,这对夫妻仍将握着手中的竹篾,在传承的道路上继续同行,让竹编的清香飘向更远的地方,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
|